宋医
分类:玄幻奇幻
时间:2022-12-08 07:37:36
作者:沐轶
最新章节: 第3章 庸医
编辑:朱颜瘦
点评:文章情节幽默,设置疑点,引人阅读
Table '***_cwc' is marked as crashed and should be repaired
select id,title from ***_cwc where xsid = 6795 limit 1
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,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郎中,开始了混迹古代没羞没臊的行医生涯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书友QQ群: 72505368 45350704 恭候大驾光临!杜文浩坐在展览馆斜对面的一家小面馆里,要了一碗阳春面,望着门外的如丝细雨,虽然一天没吃东西了,阳春面香味扑鼻,可他还是没什么胃口。。
绵绵的细雨已经下了一整天了。
杜文浩坐在展览馆斜对面的一家小面馆里,要了一碗阳春面,望着门外的如丝细雨,虽然一天没吃东西了,阳春面香味扑鼻,可他还是没什么胃口。
设在展览馆的职业招聘会已经散场了。
杜文浩从医科大法医系毕业,前后已经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招聘会了,还是没找到理想的工作,今天在熙熙攘攘的招聘会里游逛了一天,看样子还是没什么着落,这让他一点胃口都没有。
等餐的时候,百无聊赖地掏出手机,主屏图片是不老女神***甜甜的笑。
少年时代,杜文浩对于女人的启蒙认识就来自于***。
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,所以一直很虔诚地把这位启蒙女教师的大头照作为手机主屏图,时时记挂在心。
正欣赏美图,手机突然响了,是宿舍老二打来的,他们两一起来参加招聘会的,后来走散了。
接通电话,老二的声音传来:“老三,你在哪里?”
杜文浩在宿舍里排行老三,他懒洋洋说道:“展览馆斜对面的小吃店。”
“好,我马上过来!”
过了一会,老二从细雨里跑了进来,将腋下一叠招聘资料和自己的简历扔在桌上,回头道:“老板!来碗担担面!还有泡菜!喂,老三,这次怎么样?”
杜文浩拍了拍桌子上的提包:“简历一份都没送出去。”
“不会吧?我都送出十多份了呢,就没一个中意的单位?”
杜文浩摇摇头:“老爸老妈已经下了死命令,必须留在省城他们身边,只能报省城的机关单位,不然就读研,不准我去地县公安局当法医,更不准去支边,否则就不认我这儿子。”
“可是,今天招聘条件来看,人家省级政法,开价都是硕士、博士!咱们这样的本科生,靠边站!你要想留省城,难啊!”
“是啊,我老妈非要我留在省城,他们甚至都松口了,说实在不行,就让我去我大伯的中医诊所跟大伯一起干中医。”
“去诊所干中医?”老二的眼睛都瞪大了,“老三,咱们学的可是法医!”
“没办法啊,实在不行只能转行了。其实我倒无所谓,我从小就跟我大伯学中医,一直也想干中医,如果不是我老爸老妈觉得中医没前途,非要我进国家机关,逼着我高考志愿选了法医专业,我就报考中医大了。前两天我大伯给我打过电话,说让我去接他的班,要我把他那中药铺发扬光大,再度辉煌。”
“拉倒吧!不是我扫兴,中医现在真的不行了,这叫做什么来着,‘岛国女优莎哟娜啦——日落西山’!”
杜文浩笑骂:“什么破歇后语。”
“说的是真的。这个你比我更清楚,现在很多所谓中医院和中医诊所,其实都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中医了,都在挂吊瓶、开西药,CT、B超,各种西医检验,还说是什么中西结合,唉,现在的中医院,没几个中医师看病给你诊脉的。这样搞,一来二去,看中医的越来越少,门可罗雀哦。”
“说你傻马上流鼻涕,你丫没看见那么多中医大咖门庭若市,专家票一票难求?告诉你,中医存在几千年,就有它存在的道理。所以啊,不是中医不行,是你没找到行的中医。”
“这个我承认,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。嘿嘿,不过话又说回来,老三,我就觉得你其实很有中医天分,咱们寝室,谁有个头痛脑热的,都是你用中医药加针灸给看好的。这世道,象你这样懂行的中医越来越少,好多中医都是挂羊头卖狗肉,想看中医都找不到正宗的。你从小就学的中医,如果一门心思好好干,绝对有前途!”
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这时,店伙计送来一小碟泡菜,老二拿筷子夹了一夹送进嘴里,刚嚼了一下,便捂着腮帮子哎哟叫个不停,忙不迭张嘴将泡菜吐在了地上。
“怎么了你?又牙疼?”杜文浩笑道。
“是!这两天老毛病又犯了,冷热酸甜一碰就痛,尤其是晚上,简直要命,帮帮忙,老三,我知道你随身带着银针的,帮我扎扎!”
“针灸你又不是没学过,自己扎!”杜文浩从自己提包里取出针灸盒扔给他。
杜文浩他们医学院是中西医结合课题试验单位,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上取得了不少成果。教学使用的都是中西医结合教材,学校讲授基础医学都是西医为主,兼顾中医。开设的课程也有专门的中医学。学院还有专门的中医系。
“老三,医不自治啊!再说了,中医我就没好好听过课,连穴道都没分清,不比你,你是家传中医,带艺投师,号称小神医是也,嘿嘿,快点,老三,救民水火啊!”
“什么小神医!”杜文浩无奈地摇头笑了笑:“行了,少拍马屁,把手给我吧。”
老二把手伸了过来,杜文浩握住,在他手掌虎口处合谷穴按压了一下:“痛不痛?”
“不痛。”
杜文浩又伸手按压他腮后耳朵下面的颊车穴:“这里呢?”
“不痛。”
杜文浩想了想,又在他肩井穴按了一下:“这里呢?”
“哎哟~!痛!痛!”
杜文浩又依次在他浮白穴、天冲穴、曲鬓穴按压,都有痛感,点点头,又给他号了脉,看了看他的舌头,心中了然:“你舌苔黄,脉滑数,是少阳风火引起牙疼,我先给你用针止痛,然后给你开个方子,自己去中药铺拿药,两剂就能搞定!”
“中药就算了,又煎又煮,还不能用铁锅,我可没地方找砂锅去,太费劲。你还是帮我先止痛,赶明儿我去医院把这牙拔了,我看它还痛不痛!”
杜文浩本来想提醒他中药铺都有代煎中药的服务,可这小子对中药压根没兴趣,就算知道有也不会去开的,也就懒得说,打开针灸盒,里面是一小筒银针。
现在的银针都是一次性的,跟注射器一样,经过消毒无菌处理的。当下取出一根毫针,运针如飞,轻巧巧分别刺入他左肩井、浮白穴和完骨穴,得气后捻转提插运针,同时观察对方的反应,留针一会后退针。微笑道:“感觉如何?”
老二摸了摸腮帮子,活动了一下下巴:“我靠!真神了!一点都不痛了,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!就你这技术,开诊所一准火!”
“针灸麻醉止痛咱们外科课上都教过,你自己也会嘛。”
“这可不一样,你的针灸是你大伯教的,那比外科老师可要强多了,还是你出手管用。”
杜文浩的伯父是个老中医,在杜文浩家附近租门面开了个中医药铺诊所,多年行医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
杜文浩小时候经常去伯父药铺玩耍,经常拉着伯父问这问那。
伯父无子,对这侄儿十分疼爱,见他对中医感兴趣,便将自己终身所学倾囊相授。
从杜文浩记事时起,他伯父就教他认中药名识字启蒙,用辨认中药饮片来做游戏,还时常带他一起上山采药,教他辨认野生草药。
从杜文浩上小学开始,便教他背汤头、脉诀、药性赋名篇。
比如清代汪昂的《汤头歌诀》,李时珍的《濒湖脉学》,李中梓的《诊家正眼》,还有广为流传的《药性赋》。
另外还重点背了针灸歌赋。如十四经循行、主病、穴位分寸歌、金针赋等等。
杜文浩小学时,便将这些名篇背了个滚瓜烂熟。
到上初中了,他伯父就让他背诵并开始给他讲解经典医籍,如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等等。
到高中的时候,杜文浩已经可以帮着他大伯看一些简单的病症了。
在大学五年法医本科学习中,差不多四年时间是学习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,一些不重要的课程他懒得上,便跑去中医系听课。
所以,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后,医术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,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常见病的诊治了。
寒暑假回家,他便经常在药铺帮着伯父看病。
杜文浩考大学的时候,按照伯父的意思,是让他考中医大,但他父母坚决不同意,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医已经没落,学中医将来没什么前途。
伯父嘴上不认同这个观点,可他自己的以前的纯中医诊所经营越来越清淡,不得不引入西医维持的现状,让他最终默认了这个现实。
不过杜文浩的父母也不愿意让他荒废了所学的医学知识,最后决定,让他报考了医科大法医专业。
想不到现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,尤其是在进大城市大机关,那就更难了,而他父母又不让他去基层,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就业。
老二夹了酸萝卜送进嘴里嚼得嘎嘣响:“牙不痛了,哈哈,真舒服!——老板,买单,一起算了。”
老二抢着付了帐,杜文浩也不跟他争,问:“又跟你女朋友去网吧?”
“我和她说了,今晚不去网吧,去椰岛酒店,刚刚手提电脑下了几部最新岛国动作片,跟她一起观摩。”
“你丫少看那些两三个人就演完的片子,当心肾虚!”
“假了吧,***的片子你可没少看。”
“搞清楚,我那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教学观摩。”
“你娃儿就一个字——脸皮厚!”
“这三个字好嘛!你数学也是岛国女教的,就会雅灭蝶?”
“哈哈哈!”
老二笑着走了。
杜文浩慢条斯理吃完了面,把皮包斜跨在肩上,站在小店门口,望着门外。
这时,雨已经停了,天空乌云散开,还出现了些许蓝天,阳光也透了下来,找在地上,金灿灿的。
哇,金砖铺地哦,走在上面跟踩红地毯似的。
杜文浩心情一下好了许多,他沐浴在阳光下,轻快的步伐往公交车站快步走去。
正走着,忽然,天空中传来一通闷雷。
一连串地从头顶滚过。声音非常响,好像就在他脑袋顶上炸开似的。
纳尼,晴空霹雳?
他看了一眼地上的阳光,有些疑惑。
仙女小姐姐在上头打排球?
他下意识地抬头瞧了一眼天空,这一望之下,吓了一跳,只见头顶数米高的浓雾之中,裂开了一道五彩斑斓的裂缝!
那裂缝如同一张巨嘴要将他吞噬,又象一只深邃的瞳眸,正冷冷地凝视着他!
这恐怖的一幕吓得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,肩膀上挎着的皮包也掉在了湿漉漉的人行道上。
杜文浩嗷的惊叫,顾不得拣提包,撒腿就跑。
可刚跑了十几步,嗖的一下,那裂缝射出一道光芒,将他吸了进去,随即,那裂缝合拢在一起,云雾翻滚中消散不见了。
只听到空中传来长长的一声惨叫:
“雅灭蝶……!”
北宋,元丰二年(1079年)秋月,董达县城,傍晚时分。
杜文浩一身月白色粗布长袍,孤零零坐在城里大街路边一块石头上。
距离他穿越来到北宋已经一整天了,又累又渴,饥肠辘辘。
他刚刚穿越过来时,打听得知自己竟然莫名其妙穿越来到了一千年前的北宋,他兴奋得大喊大叫,瞪着大眼睛到处乱逛,简直跟进了世外桃源的渔夫一样。
看见什么都要新奇地瞧上好一会,害得别人以为他是个疯子,又见他身穿奇装异服,更是害怕,都躲得远远的,只有几个胆大的小孩跟在他后面,叽叽喳喳看热闹。
但是,他这种兴奋没持续多久,就没了踪影了。在经历了一整天的游逛之后,他已经筋疲力尽。现在,他只想吃一大碗肉丝面,再喝一大杯温水。
可是,他什么都没有。
穿越过来时只有身上一套新西装和脚下一双皮鞋。他平时不戴手表,看时间都是用手机,而手机放在包里了,而提包逃跑的时候又掉在了人行道上,所以他是两手空空来到了北宋。
他发现别人上下打量他的目光很奇怪,指指点点的嘀嘀咕咕,他这才发现自己和周围人一比的确很怪异。
古代男人都留长发,自己头发太短了,身上身西服也有一种潜在的危险,弄不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,被人当怪物或者异域番邦的奸细抓进衙门。
赶紧溜进一家成衣店,想用这套西装换了一套宋朝百姓的月白色粗布长衫。
成衣店掌柜当然不赏识他这西装的样式,图他这衣服布料很新奇,这才勉强同意用一套最便宜的粗布长衫交换,但不同意补钱给他,否则就不换。
杜文浩倒也没太在意这点钱,他想以他现代人的智慧,在古代肯定能吃香的喝辣的。
换来的服装包括一顶帽子,把帽子扣脑袋上,挡住了头发,不仔细看基本上就看不出头发短了,换了衣袍接着逛。
把个城都逛够了,他开始兴奋地找工作,准备赚第一桶金。
可是,整整一天,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工作。
因为他这时候才发现,他不会造枪炮,不会造玻璃,不会提炼香水,不会培养杂交水稻,不会制造发电机、汽车、手表,甚至不会造最简单的自行车。凡是现代社会拿到古代来能赚大钱的东西,他一个不会。
他虽然从小学中医,背了一肚皮的医书,但大学专业是法医,破案或许行,于是他想找个机会展示一下破案才能,以便获得当官的赏识,从此辉煌腾达。
可转悠了半天才发现,这北宋民风纯朴,虽然还算不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,可街上也很难见到捕快、兵勇巡逻,治安良好,别说飞车党抢包的看不见,转了半天,连吵架骂街的都没见到,更别说有什么命案发生让他侦破了。
他想了一会,一咬牙,决定去衙门毛遂自荐。
可他来到县衙,看见大门口虎视眈眈的挎着腰刀的捕快,他终于在他可怜的历史知识里,想到好像古代户籍制度很严格,连衙门低贱的仵作都是要查清三代才能入籍。
而他没有户籍,属于盲流,这样稀奇古怪凑上去问人家是否愿意让他帮忙破案,只怕会被怀疑,弄不好自己反倒成了他们的破案对象了。
他只好在大街上来回逛荡寻找商机,可北宋只是个小农经济社会,连像样的大商铺都没几个,更不可能有现代社会那么多的国家机关或者大公司大企业了。
虽然也有商铺贴出招伙计的告示,可他这个堂堂现代社会大学生,如果穿越到古代之后,竟然混到商铺里当小伙计,岂不是愧对穿越者这个神圣的称号?
路过几家药铺时,他想过去当坐堂大夫。
古代当医生是不需要医疗机构审核批准的,也没有什么行医资格的要求。
但是,在古代要相当一个吃得开的医生,可比现代社会还要难,因为尽管不要行医资格,却需要老百姓的认可,只有别人认可你的行医本事,才会来找你看病。
如果没有病人找你看病,就算你自认为是神医也没有用,药铺也不会找你去当坐堂郎中(大夫)的。
杜文浩虽然已经尽得老中医伯父的真传,又经过医科大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学习,寒暑假也在伯父的药铺里客串过坐堂大夫,但开的处方都要经过伯父审验把关的。
那时候有伯父撑腰,错了也没关系,心里踏实,但现在是在古代,要自己独立行医,他心里可没底。
所以在县城几家药铺门口转了好几转,到底还是没胆子进去毛遂自荐当坐堂大夫。
继续游荡,直到日落西山,商铺已经开始关门了,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,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
最后他走得脚都抽筋了,一整天没吃饭,肚子饿得咕咕叫,头昏眼花,实在走不动了,便坐在路边石头上,茫然地望着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。
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来考虑古代的问题,在差不多一千年前的古代社会,是找不到现代社会那种体面的白领工作的,除非当官。
当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,四书五经是些什么玩意自己都不知道,那就不用去想了。
看来,要想在古代社会活下去,只能老老实实从店伙计干起,先混口饭吃再说。
去哪里当伙计呢?
想了想,还是找尽可能与自己专业沾点边的,比如中药铺。
他先尝试着回忆一下从小背诵的那些中医经典。
忽然,他眼睛等瞪圆了,惊喜交加。
因为,他发现,不仅自己背诵的中医经典烂熟于心,就连这之前只看过一遍的那些中医著作、经方时方、医案病例等等,还有大学时学的中医系结合的所有医学知识,包括外科手术技能、内科杂症等等,凡是与医有关的知识,只要是自己穿越前曾看过的,全都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记住了,连标点符号都清晰明了。
这是怎么回事?
他很快明白了,很显然,这是穿越的功劳。
穿越使得他大脑中所有中医和西医的知识都得到了极大地强化。
对一般人来说,一本书看一遍是决定不可能整个背下来的,过目不忘那是梦想,可现在,对杜文浩而言,这之前过目的医学书,现在却全都记住了。
特别让他兴奋地是,中医所有的辨证论治,以及中药配方、剂量、甚至中药的炮制等等,全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当然,西医也不例外,只是现在西医没有医药和设备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记住也没多少用处,反倒是中医,在这个时代,那可是居家旅行必备、老少咸宜、大小通吃的神器。
他这之前还担心自己的中医根本不够用来行医,可现在他才发现,他已经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,因为所以看过的医学书,他全都记住了。
仅仅一个穿越,就让他成为古往今来中医第一强人,没有之一。整个大宋朝,还有谁能比他更强?
顿时间,他信心大增。
不过,兴奋过后恢复冷静,他又发现一个问题:中医是经验医学所以老中医更吃香,年轻中医就不怎么受待见了,所以,他虽然医术因为穿越而一瞬间成为最强,独步天下,却没人知道,也没人相信,也就不会有人找他看病。
所以,神医梦还是先凉凉吧,还得从中药铺伙计开始干起。
中药铺招收伙计的告示他到时看到过。
他回忆了一下白天看见的贴有招聘伙计告示的商铺,好像其中有一家是一个中药铺,当时自己对当伙计不屑一顾,所以也没在意。现在又忘了那中药铺在什么地方。
穿越只是让他记住前世看过的所有医书,但并不等于现在他的记忆能力超群,记忆力依旧跟常人没有两样,所以,他想不起来那个看过的中药铺在哪里,只好凭着记忆慢慢寻找。。
这个县城比较大,他绕来绕去,天快黑的时候,他终于找到了那家贴告示的药铺。
这药铺不大,三开间四开门,店门上方黑底金字牌匾高挂,天快黑了也看不真切,凑上前抬头细看,这才发现写的是隶书的四个大字“五味堂”。
再看店门两边立柱,挂着两块竖幅牌匾,右手是“丸散膏丹”,左手是“汤剂饮片”,门梁上这边斜挂着一杆药铺幌子,那边挂着一盏红灯笼,天都要黑了却还没点亮。
正面店堂还算宽大,木地板,店堂正上方,挂着一幅横匾,上面同样是鎏金隶书,已经很有些陈旧,写着“济世养生”。
店堂迎面是一长排高高的药柜,药柜后面有两个伙计,无精打采地靠在药柜上打盹。
店堂一边一张长桌子后面,坐着一个花白胡子老者,正拿着一本书在昏暗的屋里凑到眼前凝神看着,看样子是这药铺的坐堂大夫。
杜文浩在门口张望了好一会,直到天完全黑下来,屋里开始掌灯,昏暗的橘黄色灯光洒满屋子,那坐堂大夫起身收拾东西准备离去时,他这才鼓足了勇气。
可正当他撩衣袍要进去应聘时,忽听见街那头吵吵闹闹的,接着涌过来许多人,当先是个壮汉,径直冲到“五味堂”门口,抬手一指桌后那正收拾笔墨的花白头发坐堂大夫,气势汹汹叫骂着:“妈的,姓柴的庸医,赔我兄弟命来!”
壮汉一个箭步冲上去,隔着桌子揪住了老者的衣领,抡拳就要打。
听到前厅吵闹,后堂转出一个少妇,一袭长裙风姿卓越,身材婀娜,眼神却如冷电一般凌厉,正是这“五味堂”女掌柜林青黛。
她出到前厅,见此情景,厉声叱道:“住手!”冲上去一把抓住那壮汉的手腕,“你要干什么?有话好好说!”
“林掌柜,我找着这庸医算账,与你无关!闪开!”
那壮汉抖手要挣脱,甩了几下,却抖不开着林青黛的掌控,知道对方手底下不含糊,不敢乱来,硬着脖子叫道:“林掌柜,你这是要做什么?”
“我正要问你要做什么?”
“这庸医治死了我兄弟,我要找他抵命!”
林青黛一抖手将壮汉震退几步,冷声道:“柴大夫是我五味堂请的坐堂大夫,看在我的面子上,有什么事慢慢说,不可动粗!”
那花白胡须大夫已经吓得老脸煞白,站在那里抬着双手护住脸,簌簌发抖。
这时,壮汉身后几个男子用门板抬了一具尸体进了店堂,放在地上,壮汉悲声道:“我……,我兄弟得了温湿病,找这庸医看病,上午还好好地,就是中午吃了这庸医开的药,下午就不行了,送到‘济世堂’,钱神医的大徒弟阎大夫看了,摇头说已经毒入肺腑,救不了了,只用人参吊命,指望着能听句遗言,却也不能了,挨了傍晚,到底断了气,呜呜呜……”
后面跟着的男女老幼不少人都跟着哭了起来。
林青黛皱了皱眉,走过去蹲下身,伸二指探了探鼻息,已经气息全无,又摸了摸脉搏,翻了翻眼皮,见这人果然已经死了,心头一沉。
杜文浩在围观人群中,他也借机仔细观察这具尸体。
或许这人只是假死。
如果是那样,自己出手救治,力挽狂澜,起死回生,扶大厦于即倒,那时候必然技惊四座,一炮走红,成为当世名医。
哈哈,爽!
心中脑补各种成功喜悦,可他细看之下,很快,脑补种种可能都烟消云散了。
因为,他在林青黛检查死者时,发现尸体已经出现尸僵,手臂不能弯曲了,而且死者低位也已经出现了尸斑。
法医专业知识让他知道,这已经是一具尸体,死透了的尸体,不可能起死回生了。
林青黛摇摇头,起身道:“令兄去世,的确令人惋惜,只不过,令兄究竟是因为疾病而亡,还是柴大夫开药方有误,还得查清楚才是。”
“查清楚?一清二楚的还查什么?‘济世堂’的钱不收钱神医的大徒弟阎大夫都说了,是开方有误,老三,你把阎大夫怎么说的,说给他们听!”
身后人群中出来一个文弱书生,垂泪道:“阎大夫说,我大哥得的是温湿病,这种病湿性粘腻,很难骤化,用药应以稳为主,当以三仁汤或者苍术白虎汤等方加减,务求四平八稳,虽然疗效慢,却不会出错,切忌下猛药攻伐,贪功冒进,这庸医却乱用虎狼之药,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强行泻下化湿,我大哥本已高热神昏,如何能经受这等虎狼药,可怜他好端端一个人,活活被这庸医治死了!”
那大汉虎吼一声,又要上前揪打柴大夫。
林青黛晃身拦住,说道:“慢来!济世堂钱神医的徒弟说的,难道就一定是真的不成?”
“这董达县四里八乡的,还有比钱神医更厉害的神医吗?他的徒弟要是说的都不算,那谁还能说了算?”